五环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五环文学 > 三国:袁家逆子,开局摔玉玺 > 第103章 淮南黄巾,必须得闹起来啊!

第103章 淮南黄巾,必须得闹起来啊!


袁耀将王朗派给乔蕤当军师,又把廖化、马忠二将派到了乔蕤麾下。

他也不用乔蕤跟黄巾军打硬仗,做做样子就可以了。

自从张宁击败陈兰、雷薄之后,黄巾军声势大涨,又收拢了不少流寇贼匪。

他们在九公山附近,劫掠世家豪族的庄园。

直到乔蕤率军赶到,才有所收敛。

双方试探性的对战了两场,乔蕤感觉张宁极为棘手,便与王朗商议退敌之策。

王朗抚须笑道:

“乔公不必忧虑。

黄巾贼虽然来势汹汹,可老夫自有退敌之策。”

乔蕤问道:

“不知先生有何良策?”

“在下不用动一兵一卒,只需一席话语,便可让黄巾贼寇退回九公山。”

乔蕤听得直发懵,说道:

“这怎么可能呢?

黄巾乃顽逆之贼,先生怎么可能说动他们?”

“哈哈...乔公拭目以待便是。”

袁耀已经跟张宁约定好了,黄巾军真正发力的时间是明年。

现在暂时在九公山蛰伏便可。

王朗来到阵前,就是袁耀给张宁的退兵信号。

翌日,两军对阵。

王朗跨马提刀,来到阵前,邀张宁出来叙话。

乔蕤盯着王朗,想看看他能说出什么道理来。

哪知王朗对着张宁说了一通屁话,无非就是‘罢兵休战,寨安民乐,岂不美哉’等废话。

这要能说退贼兵,才有鬼了。

乔蕤甚至做好准备,要跟黄巾军大战一场。

哪知张宁却对王朗一抱拳,说道:

“先生言之有理,张宁受教了。

我太平道起事之期,乃丁丑年,非丙子年。

最近我军物资已收集足够,便卖先生一个面子。

众将听令,回九公山!”

张宁当即下令撤兵,留下乔蕤在风中凌乱。

这...这他娘的也行吗?

一向彬彬有礼的乔蕤,都忍不住在心中爆了一句粗口。

无仗可打,乔蕤只好率军撤退。

堂堂太平道教主,被王朗给说退了,这仗赢得简直莫名其妙。

而王朗说退张宁这件事,传到袁术和百姓耳中的时候,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。

天下百姓人尽皆知的版本是:

在文武双全的袁耀公子谋划下,在当世名将乔蕤将军的统领下...

淮南将士浴血奋战,终于将黄巾贼寇击退,使其不得不退回九公山。

黄巾贼攻势凶猛,太平道教主张宁道术通玄,驱雷掣电。

此战得胜,来之不易!

多亏袁术洪福齐天,袁耀谋划得当,乔蕤用兵如神...

袁绍、曹操、刘表等人收到战报之后,也都感慨万千。

袁术到底还是有些气运的。

不仅生出了袁耀这样一个好儿子,麾下还有乔蕤这种善于统兵的帅才。

乔蕤用兵这么牛,他们早咋没发现呢?

这些诸侯心中所想,袁耀是不知。

袁耀要是知道,说什么都得回复他们一句。

他们没早发现乔蕤之才,是因为乔蕤没早认识袁耀。

乔蕤要是早认识袁耀,诸侯早就发现乔蕤的才华了。

不过现在也不晚。

乔蕤算是大器晚成,早晚会跻身天下名将之列。

太平道作战失利,曹操、袁绍、刘表等诸侯们都急了。

他们还指望太平道牵制袁术呢,张宁败了怎么行?

张宁尽得张角真传,还会使道术雷法,这么好的盟友可不好找。

于是他们纷纷派来使者,前往九公山,继续增加对九公山的支援。

淮南黄巾,必须得闹起来啊!

得益于几位大佬的支持,袁耀麾下已经有了一万八千匹上等战马。

袁耀梦寐以求的骑兵,终于可以组建起来了!

不过骑兵这玩意太烧钱,想要打造出强大的骑兵,还得先收拾淮南和江东的士族。

现在淮南境内暂无战事,袁耀就率众前往丹阳,打算把笮融先收了。

袁耀率精兵三万前往丹阳,大军行进速度慢,他便命大将陈到领兵慢行。

自己则带领一众心腹文武便装前往,看看丹阳郡究竟是个什么情况。

丹阳治所宛陵,也算是一座繁华大城。

袁耀带着亲信们进城之后,便见百姓们全部向东蜂拥而去。

这些百姓神色匆匆,仿佛有极为重要之事。

能让一城百姓如此混乱,这显然不正常。

袁耀拦住了一个老汉,对其问道:

“老丈,你们这是去做什么啊?”

老汉匆忙道:

“公子爷,我急着去参加浴佛会啊!

再晚就来不及了!

您可千万别拦我!”

袁耀给太史慈使了个眼色,太史慈顿时会意,掏出一小块金子递给老汉。

虽然是指甲盖大小的金子,可老头依旧看直了眼。

这位公子,大手笔啊!

“这...这是给我的?”

袁耀微笑着点头道:

“我看路上行人神色匆匆,想耽误老丈一点时间,问问情况。”

老头收了金子,面露狂喜之色。

他对袁耀等人的态度,顿时变得十分热情,弓着身子对袁耀道:

“公子爷有什么话尽管问,小人定然知无不言。”

“你说的浴佛会,本公子很感兴趣。

这些行人都是要去参加浴佛会吗?”

听袁耀这样说,老汉问道:

“公子爷,您是从其他州郡过来的吧?”

袁耀点头道:

“我是豫州人,来此行商。”

“唉,那公子爷可是来错了地方。

如今这丹阳,哪还有生意可做?”

老汉从袁耀手中得到的那小块金子,够他饱餐很多时日了。

他也不再急着去浴佛会,而是对袁耀等人讲述道:

“之前周尚大人当太守的时候,丹阳百姓的日子还算不错。

大家都能有饭吃,城中做生意的客商也不少。

可自从太守换成了笮融大人,这一切就都变了。”

老汉摇头叹道:

“笮大人上任没多久,就开始在城中大肆建造寺庙。

城东的广济寺耗时最多,规模最大。

浴佛会,也是在广济寺中举行。”

“笮太守说建造寺庙是为了给城中百姓祈福,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好日子。

此乃善举,丹阳父老必须支持。

最开始支持笮融太守的人,是丹阳郡的士族豪强。

连士族都默许了此事,百姓们又有什么办法?

也只能是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。”

“百姓们的钱财都被笮融大人拿走了,日子就变得越来越艰难,连吃饭都费劲。

笮大人建好了广济寺,每过一个月,就会定期在寺中举办一次浴佛会。

举办浴佛会时,会在广济寺内外置摆酒席,供城中百姓就食。

这算是笮大人给百姓的唯一一点恩惠了。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